異色異形篩選儀是一種專門用于檢測和分析物料中異色和異形缺陷的儀器,其結合了光學原理、圖像處理技術和自動化控制技術。它通過照射光源對物料進行照射,利用光學傳感器捕捉物料反射、透射的光信號。這些光信號經過圖像處理系統進行分析,根據物料的顏色、形狀等特征來判斷是否存在異色或異形缺陷。一旦檢測到異色或異形物,系統會將信號傳輸至剔除系統,控制相應裝置動作,將不良品剔除。
異色異形篩選儀其技術特點可從檢測精度、自動化程度、適應性等多個維度體現,具體如下:
一、高精度光學檢測技術
多維度視覺識別
配備高分辨率工業相機(如CCD/CMOS相機),結合多光譜光源(白光、紅外光、紫外光等),可同時捕捉物料的顏色、紋理、輪廓等特征。例如:
顏色檢測:通過RGB顏色模型或灰度分析,識別與標準色差值超標的“異色”產品(如變質的谷物、染色不均的藥片)。
形狀檢測:采用邊緣提取、輪廓比對算法,識別尺寸偏差、變形、殘缺等“異形”產品(如彎曲的電子引腳、破損的膠囊)。
高速圖像采集與處理
圖像采集幀率可達數百至數千幀/秒,配合高速DSP(數字信號處理器)或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實現毫秒級響應,滿足高產能生產線需求(如每分鐘處理數千至數萬件物料)。
具備抗干擾能力:通過動態背景抑制、光源自適應調節(如應對物料表面反光、環境光變化),減少誤檢和漏檢。
二、自動化與智能化控制
全自動分揀執行
集成高精度執行機構(如氣動噴射閥、伺服驅動擋板、真空吸附裝置),在識別到不合格品后,可在極短時間內(通常<10ms)完成剔除動作,不影響正常物料的輸送節奏。
支持連續式檢測:與生產線同步運行,無需停機上料,適配流水線速度(如0.5~5米/秒)。
智能算法與自學習功能
內置機器學習算法,可通過“樣本訓練”優化檢測模型:操作人員輸入標準品和缺陷品樣本后,設備自動生成檢測閾值,減少人工參數調試成本。
具備數據統計與分析功能:實時記錄檢測數量、合格率、缺陷類型分布等數據,支持通過觸摸屏或上位機(如電腦)查看,便于生產過程追溯和質量管控。
三、高適應性與靈活性
物料兼容性強
可適配多種形態的物料,包括顆粒狀(如大米、塑料粒子)、塊狀(如餅干、五金件)、片狀(如電子芯片、藥片)等,通過更換輸送軌道(如振動盤、皮帶輸送機、滑道)或調整檢測高度實現兼容。
針對特殊物料設計:例如,對易碎品(如玻璃珠)采用柔性輸送和低沖擊剔除;對高溫物料(如剛出爐的食品)采用耐高溫光學組件。
參數可調與快速換型
支持通過觸摸屏或軟件界面靈活調整檢測參數(如顏色靈敏度、形狀公差范圍、剔除延遲時間),適應不同批次物料的質量標準。
多產品模式存儲:可預設多種物料的檢測方案,切換產品時一鍵調用,減少換產時間(如從檢測A型號藥片切換到B型號,無需重新校準)。
四、穩定可靠的機械與電氣設計
精密機械結構
輸送系統采用高穩定性設計:如同步帶傳動(減少振動)、防跑偏導軌(保證物料居中通過檢測區),確保物料在檢測時位置穩定,提高識別準確性。
關鍵部件耐磨損、耐腐蝕:與物料接觸的部件(如軌道、料斗)采用食品級不銹鋼(如304、316)或特氟龍涂層,適應潮濕、多塵或腐蝕性環境(如化工顆粒篩選)。
安全與耐用性
具備多重保護功能:如過載保護(電機堵轉時自動停機)、急停按鈕、防護外罩(防止物料飛濺和人員誤觸),符合工業安全標準(如CE、ISO)。
電氣系統模塊化設計:電源、控制板、傳感器等部件獨立封裝,便于維護和更換,降低故障維修成本。
五、可擴展性與網絡化
支持多機協同:多臺篩選儀可串聯或并聯工作,適配寬幅生產線或多品種同時檢測需求。
工業物聯網(IIoT)集成:部分高d機型支持以太網或無線通信(如4G、Wi-Fi),可將檢測數據上傳至工廠管理系統(如MES),實現遠程監控和智能化生產調度。